上海新愛嬰早教中心Logo

上海新愛嬰早教中心

0
在招課程

0
校區(qū)數量

 

咨詢電話:

禁忌問題:孩子問大人怎么回答

 

禁忌問題:孩子問大人怎么回答

 

“禁忌問題”,父母你尷尬在哪里?


(1)“禁忌問題”有哪些?

  • 第1類:敏感性的問題。例如:“媽媽,我是從哪里來的?

  • 第2類:語言性問題。寶寶與媽媽走在路上問到,“為什么馬路要叫‘馬路’,為什么不叫‘石頭是硬的’呢?”

  • 第3類:擬人化的問題。寶寶路過冬天的魚塘問,“小魚難道不怕冷嗎?”

.


(2)“禁忌”的尷尬在哪兒?

世間萬物,本身都有其存在的科學性,這是必然的存在。寶寶對某些問題有興趣探索,他有權知道真相。所以在孩子面前,坦誠的告知孩子他想了解的問題,是明智的做法。


對于禁忌問題,有些父母覺得難于啟齒。是源于自身的社會道德感、別人的看法。只要我們抱著科學的態(tài)度與精神,孩子就不會有狹隘陰暗的想法,反到是遮遮掩掩會更容易讓孩子產生偷窺心理。


還有些禁忌問題,是因為父母并不知道答案。這是很正常的現象。大自然中知識浩瀚如星空,所以父母不妨保持著開放好學的心態(tài),與孩子共同探索知識的海洋。

.


 現場嘉賓互動 


如何與寶寶交流“禁忌話題”


陽陽媽媽(男寶,2歲 ):

寶寶會問:“媽媽為什么我身上會多一樣東西?”對于禁忌話題,我之前買過一些繪本,此外還整理過懷孕、寶寶出生時的照片,希望能通過有實物與感官的資料,與寶寶一起分享。



周漢民老師的點評


孩子的探索最初都是為了科學的真相。相較于“單向灌輸”的育兒方式,就像陽陽媽媽一樣,與孩子共同探索問題,將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。


例如:男女差異的問題。家長不馬上給孩子答案,而是引導寶寶自我探索:男女頭發(fā)的長短不同、穿衣風格不同。再從外表的不同認識到生理結構也是不同的,包括行為舉止也不一樣。


男女差異是由于社會心理角色的不同。當寶寶通過觀察找到自己的社會角色定位,他就會知道:別人是怎樣的,我又是誰。與父母一起觀察、發(fā)現、分享,最后得來的認知,在寶寶心理上對其認知是最穩(wěn)定的,因為那不是別人告訴他的,而是寶寶自己觀察得來的。


.

現場嘉賓陽陽媽媽、與周漢民老師、主持人合影


  主持人提問  


當“禁忌問題”把家長難倒了怎么辦?


(1)當父母真不知道的時候

如果機智的寶寶真的把家長難住了,父母不妨直言相告:“媽媽真的不知道”。千萬不要隨便找個理由搪塞孩子,這樣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,矮化孩子。


(2)能共同尋找答案的時候

滿足孩子的求知欲,答案固然重要,但教會孩子找尋答案的方法更重要。例如:晚上爸爸回來后是否能與爸爸討論一下這個問題?當爸爸也不太明白的時候,是否可以去搜尋網絡、書店找書、參觀博物館、或者其它知識渠道獲取答案?


孩子探索任何的疑問,都是對寶寶學習成長有益的東西。與寶寶一起尋找答案,將孩子的好奇心保護住、這樣探索的行為也保護住了。這樣即便今后媽媽不在身邊,寶寶在任何時候也能更好的學習。

.


  周老師 話題小結  


將禁忌回歸到科學的探索

禁忌來自于社會的倫理道德,或者別人回避的感受,但對于孩子來說,他不會顧及這些。孩子的初始目的就是為了探索事物的真相。


真相的探索需要科學的精神,所以父母可以將孩子的探知回歸到科學的狀態(tài)。在科學面前,任何事物是沒有社會倫理道德色彩的。孩子有權了解科學的真相:不論事男女問題、生育問題、還是其它感興趣的問題等。


因為這類問題原本就是社會生活當中最基礎的問題,也能夠幫助孩子認知到自我、社會、他人。父母不帶任何的心理暗示,而是坦誠的面對孩子,孩子的心理就不會有負面的影響,更不用擔心孩子會變壞掉。

.



以孩子的需求為出發(fā)點

孩子所探知的東西會遠遠超出父母的認知,如今社會信息更新飛速,孩子生活所接觸到的東西,都會強于我們父輩早期的經驗。所以父母跟隨孩子的關注,去滿足他的需要,是孩子最重要的學習途徑。


我們父母這一輩,大多數的學習來自于課本、來自于老師和父母的傳授。但現在的孩子這類的傳授所占的比例可能只占萬分之一或更少,孩子更多是通過自己的觀察和生活體驗,然后關心到某些事情。


大人要做的只是圍繞著孩子本身的興趣,滿足孩子對各類疑惑的探索,為他提供素材、體驗的環(huán)境、及經驗分享的場景,讓孩子更多的認知到這些,從而將探索做得更好。

.



“帶領探索型”父母更值得推崇

父母不要以為,自己是的超人,孩子就會更尊重你。碰到任何困難,愿意與孩子一起去探索與發(fā)現的父母,反而更容易獲得孩子的尊重。


相比較于比單純的給出答案,帶領孩子去發(fā)現生活、觀察生活,尋找到問題的真相,將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。孩子在家長的示范與帶領下,能更好的掌握技能,養(yǎng)成習慣,甚至還能培養(yǎng)責任感,去面對自己面對生活。


所以父母對于孩子的疑惑:一方面學會如何帶領孩子找到答案,另一方面父母也要有更好的心態(tài)面對孩子心理的發(fā)展。不采用:“這不是小孩子需要問的問題”、“你長大了就會明白了”等回避、不負責任的方式。給孩子更多的寬容,一方面能和孩子更好的相處,另一方面也能不斷滿足孩子求知的需要。讓父母在育兒過程中,與孩子共同成長。

.

?


有問必答,專業(yè)學習規(guī)劃師為您免費咨詢解答
課程底價、品牌對比、師資力量、學習時間、課程內容、報考政策...想了解什么?就來咨詢學習規(guī)劃師吧!
登錄后發(fā)表評論
評論
 
 
預約試聽